国家教育部直属高校档案工作协会 2003年12月8日
10月25日,国家档案局经科司副司长王积才、陕西省档案局副局长刘卫一行三人在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档案局局长杨芳乾同志的陪同下,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档案馆视察指导工作。
王积才副司长等领导同志,首先听取了我校档案馆副馆长宋武彩同志关于档案工作情况的汇报,随后参观了实物陈列室、档案库房。王副司长对我校档案工作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实现了实质性合并和在档案馆软硬件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的评价,并题词:“开发档案信息,提供优质服务”。
此前,陕西省档案局副局长甄生枝、省高校档案学会理事长吴连书等一行10人在副校长侯曦的陪同下,也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改建后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档案馆。
2003年3月14日经长安大学校党委常务委员会研究决定,将长安大学综合档案室升格为档案馆,由原正科级升为副处级单位,这一举措标志着长安大学的档案事业的一次重大转折。
长安大学档案馆是高校合并、深度融合的产物。随着2000年4月18日长安大学的成立,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综合档案室、西安工程学院综合档案室、西北建筑工程学院综合档案室于2000年6月合并重组为长安大学综合档案室,科级建制,隶属校长办公室,定编7人,档案室用房建筑面积493m2,并配有先进、实用的密集架、计算机、大型空调机组、去湿机、烟感报警器等设备。库藏5个全宗档案共53957卷。截止2002年底,档案馆面积增至550m2,库藏档案57817卷。制定了《长安大学档案管理办法》等9个档案综合管理规章制度和5个室内管理制度,建立了全校档案管理网络,基本实现了立卷归档计算机化;年档案利用达1200多人次,3500卷次。2002年10月,在全省高校档案大检查中,被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授予档案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长安大学综合档案室升为档案馆后,2003年4月26日聘任了档案馆馆长,2003年6月重新定编为9人,并制定了《长安大学岗位聘任细则》。馆内增设了办公室、保管利用室、收集指导室、技术编研室4个二级机构,形成了馆室两级管理模式,实现了馆对各部门,部门对个人的分层检查考核制度。7月份又引进了“世纪科怡档案管理软件2000网络版”,并配置了服务器等相关的硬件设备,一次投资6.5万元,现以安装调试完毕并投入使用;8月份还进行了档案馆网页的改版;组建了“编辑部”,承担《长安大学2002年年鉴》编辑出版任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长安大学年鉴编辑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规范了年鉴编辑工作,提高了年鉴编辑质量,同时制定了长安大学档案馆编研计划;9月份重点建设长安大学档案工作网络,进一步明确了全校归档单位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及文书立卷人员,制作了网络图。协同组织、人事部门联合下发“长安大学归档单位工作职责及考核办法”,努力做到依法管理档案工作,依法保管利用档案,依法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依法开发档案信息。
长安大学档案馆在改革中求发展,努力形成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中心,加强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及档案优质服务工作,继续保持建章立制工作,继续保持档案信息开发和编研工作,继续保持档案的基础业务建设工作,即“一个中心”、“两个加强”、“三个保持”的工作目标。力争在4年内达到国家档案管理一级单位。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满园香溢的桂子山头,迎来了华中师范大学百年华诞。在这欢庆的时刻,华师档案人用自己的劳动成果,为学校百年庆典增辉添彩而深感欣感。他们抚今思昔,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用档案印证学校历史传承,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档案的作用。
一、由张安明、刘祖芳主编,华中师大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的《百年老照片》一书,聚百年时空于一瞬,汇世纪缤纷在方寸。全书用500幅不同时期的老照片,把学校百年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历史缝合起来,它既真实地融会了那年那月的痕迹,又真真切切地展示了学校悠悠百年的艰难与沉重,反映耀着如今华中师大的成就 与辉煌。,
二、由张安明、刘祖芬编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的《江汉昙华林·华中大学》(华中大学系华中师大的前身)一书,在深层挖掘历史档案精华的基础上,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从纵向的历史写真到横向的历史聚集,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华中大学的传统,风格及追求,以再现“民主、守法、负责”的华大精神,进而让读者感受到中西文化在这里汇聚、融合和传统。
三、由张安明、刘祖芬参编。华中师大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的《百年校史》,向世人展现了华中师大这所百年老校一个世纪风风雨雨的沧桑变化和曲折而又辉煌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一个百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在师资配备、人才培养、学科及校园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歌颂了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优势性。
四、由档案馆承办,张安明策划和编辑的华中师大百年校史展览,分为“世纪之旅”篇、“世纪之光”篇、“世纪之梦”篇,每篇以及丰富的照片、翔实的数据及图表,表现了十年树木、百年兴校、沧桑巨变、壮丽辉煌的办学历程。
此外,档案还与校宣传部合办了“百年华师”橱窗展,校报、校友通讯等刊物上连篇发表校史文章,所有这些工作,不仅使沉睡多年的档案发挥了作用,而且在向全校师生员工和社会展示学校世纪辉煌的同时,也进一步宣传了档案和档案工作,不断提升了档案馆在学校的影响,树立了档案馆的形象。
2003年11月27日至28日,武汉理工大学档案馆在黄陂木兰山上训练基地举行了一期以“归档文件整理办法”和“武汉理工大学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软件操作使用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档案业务培训班,该校机关处室、院系、直属单位的69名专兼职档案员参加了培训。
武汉理工大学档案馆从2001年开始,尝试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提出的文件级整理方法整理文书文件材料,这项工作得到了该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设立了科研课题,拨给了专项经费。经过三年的摸索和不断改进,现已研究开发出具有“分散收集数据、集中审核整理、网上资源共享”功能的网络版“武汉理工大学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计算机软件,文件级整理方法的应用也基本完善。举办这次培训班,目的在于通过对兼职档案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文件级整理方法的要领和要求,掌握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的操作和使用方法,以利于2004年在校内全面推广应用,进而提高该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和水平。
2003的11月14日,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档案工作会召开,主管档案工作的常务副校长江树人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档案馆馆长高瑞霞作了“加强档案工作,充分发挥档案在学校建设中的作用”的讲话;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涛、财务处副处长王秀芹介绍了本单位做好档案工作的经验体会;原党委副书记王步峥结合自己10多年来从事校名研究工作的亲身经历,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档案的作用和意义、档案与校史的关系。各部处及学院等单位分管档案工作负责人和兼职档案员60余人参加了会议。
江树人重点指出:档案工作是学校基础工作,是衡量学校工作状况的重要指标,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档案工作。农大作为百年老校,几经历史变迁、人员变化,唯一不变的是档案。在教育部组织优秀教学校评估过程中,档案工作状况是一个重要指标,如果档案不齐全、不规范,学校将无法通过评估。2005年农大迎来百年校庆,学校准备出版校庆丛书,其中包括大事记、名人录和百年画册,这些任务的完成离不开档案。同时,学校基础建设、基础设施的维护也离不开档案。他要求各单位领导要重视档案工作,要将档案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计划,纳入领导议事日程,纳入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做到布置、检查、总结、验收各项工作的同时,布置、检查、总结、验收相关的档案工作。他要求今后档案工作要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希望各单位充分支持学校档案馆工作。
档案馆馆长高瑞霞对学校档案工作特别是建馆以来的档案工作进行了总结。学校提供了近3000平方米的馆舍,先后拨款88余万元安装密集架、空调机、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为档案现代化打下了基础;他用大量档案利用的案例,讲述了档案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凭证和延续历史的作用;总结了档案馆成立以来在完成实质合并,统一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所做的工作;指出了目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档案意识薄弱、归档不及时、不规范以及档案现代化方面存在的差距,恳切希望各单位加大对档案工作的支持,使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服务,在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另外,会议还布置了2003年归档案工作,名人档案收(征)集工作,讨论了中国农业大学立卷部门档案工作的考核办法。决定今后每两年评选一次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
2003年10月14日至17日,教育部直属高校农林地矿、师范语言档案协作组第二届年会在我校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18所高校的负责人 2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万中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校办主任张景书同志主持。
王万中同志在会议开幕式上作了讲话,介绍了学校的概况以及档案馆的基本情况。陕西省档案学会秘书长张传明同志介绍了省档案学会的工作,并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档案馆推行的“卷改件”试点、档案馆的改建、硬件设施的配置等现代化管理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陕西省高校档案学会理事长吴连书同志、教育部直属高校档案协会秘书长、语言师范组组长张安明同志都分别讲了话。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档案馆和实物陈列室。代表们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档案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特别对仅用20多天时间新建的实物陈列室及学校率先实行的“卷改件”工作很感兴趣。
在飒爽的秋风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迎来了她的四十五周年华诞。九月十九日,我校校史馆开馆暨校史展开幕仪式隆重举行。校长朱清时发表讲话,校党委书记郭传杰、“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郭永怀遗孀李佩女士、首任校长郭沫若之女郭庶英、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所长洪友士及海内外众多校友随后参观了校史展览。
校史馆位于新落成的师生活动中心六楼,使用面积300多平方米。这次校史展共展出的各类实物、图片和档案史料600余件,为参观者多角度、多层次地勾勒出学校四十五年发展历史的立体画卷,展品中既有建校以来各个时期的珍贵历史照片,也有长期形成的鲜为人知的档案史料;既有国家领导和著名人物的题词手迹,也有部分知名校友在校学习的原始记录:既有科学大师亲手指导完成的本科生毕业论文,也有学校创建者郭沫若、严济慈、华罗庚、赵忠尧、赵九章、钱学森等杰出人物的手稿。其中郭沫若校长的办公环境和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尤为引人注目。
9月20日上午,安徽省省长王金山、省政法委书记孙金龙、省政府秘书长张俊走进校史馆,兴致勃勃的看完了校史展览,对学校45年来波澜壮阔的创业历程及取得的卓越成就赞叹有加,王省长欣然比喻学校的历史是金,非常宝贵。稍后不久,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等参加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第9届年会的东亚各国著名大学校长在侯建国副校长陪同下也光临校史馆,认为我校历史虽然较短,但是学校奋斗历程的艰辛与辉煌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发人深思,校史展对于激励个人,光大优良传统,弘扬创新精神,推动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开馆数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广大师生在此瞻仰校史,追忆往昔,感慨万千,心绪难平。福建校友会会长、60级校友黄桂源观展后立即表示向校史馆捐赠一封自己珍藏多年、当年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过的信。李曙光教授在参观后欣然留言:勇攀科学高峰是科大学生的魂;更有新同学慷慨陈词:我为科大骄傲和自豪,我要努力学习回报科大。校史馆在短短几天之内,已经接待了近千名师生员工,新闻媒体也对校史馆的开放相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三度登门拍摄可见一斑。
9月1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史馆正式开馆,党委书记郭传杰和校长朱清时院士参加了揭幕仪式,学校首任化学物理系主任郭永怀遗孀李佩女士专程从北京护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来到安徽合肥,并将其赠送给中科大校史馆永久珍藏。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在“两弹一星”研制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的荣誉标志。 1999年国庆前夕,我国共有包括郭永怀在内的23名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每枚奖章均由515克纯金制成,极为珍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史馆获赠的便是荣归郭永怀的一枚。
郭永怀是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过程中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他早年赴美留学,1945年加州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后留美任教。1957年毅然举家返回祖国。1958年,郭永怀负责筹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并出任该系首任系主任,郭永怀常常抽时间到师生中间去,了解教学和学习情况,还亲临教学第一线,讲授《边界层理论》、《湍流》等课程。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捧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竟完好无损。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向我校赠送钱学森手稿仿真复制件一套,也由校史馆保藏陈列。
(中国科技大学档案馆 方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