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直属高校档案工作协会2010年6月18日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暨“南大之星”多媒体档案网络管理系统研讨会在北京科技大学召开
6月1日至3日,由南京大学档案馆主办、北京科技大学档案馆与南京中坦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暨‘南大之星’多媒体档案网络管理系统研讨会”在北京科技大学召开,全国有23省72所高校的档案馆(室)近百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于6月1日正式开幕,北京科技大学档案馆馆长罗明书主持了简短仪式。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权良柱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对与会代表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就会议“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题结合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实际,分析了高校档案信息化工作的背景、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希望与会代表通过会议充分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促进各校的档案化工作再上新台阶。南京大学档案馆吴玫馆长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感谢协办各方对召开本次会议的努力和贡献,希望与会各方借助会议提供的平台,积极深入领会高校档案管理的新政策,学习电子文件管理的前沿理论,结合先进高校的信息化工作经验,共同商讨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发展策略,不断提高各校的档案信息化水平。
会议特别邀请教育部办公厅档案处蔺海波处长做了题为《贯彻实施〈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推动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主题报告,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王健教授做了题为《电子文件管理:现状、前沿与对策》的专题讲座。会议期间,上海立信会计学校、上海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的代表做了信息化工作的经验介绍,与会者就高校档案信息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切实的交流,并参加了“南大之星”多媒体档案网络管理系统的提高性培训。
本次会议是南京大学档案馆第五次举办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研讨会及“南大之星”多媒体档案网络管理系统研讨会,也是第二次与省外其他大学合作办会。通过合作办会,为各校间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深入交流搭建了更广泛的交流平台,既服务了兄弟院校,也促进了自身更好地建设。
5月25日下午,同济大学陈小龙副校长到档案馆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档案馆库房管理、安全保卫以及电子档案管理等相关工作。校财务处、信息化办公室、人事处、保卫处、资产处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与会同志实地查看了档案馆库房的保管条件,听取了档案馆馆长朱大章关于档案馆工作现状及发展规划的情况汇报。
会议强调,档案工作承担着记载学校历史,为学校工作服务和造福后人的重要使命,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基础之一。档案馆全体成员要齐心协力,增强服务意识,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努力使档案工作跟上学校发展的步伐。
4月28日上午,复旦大学档案馆召开了以“对历史负责,为未来服务”为主题的档案工作座谈会。学校档案工作委员会主任桂永浩副校长和校部分院系、部处负责人出席了座谈会,会议由档案馆周桂发馆长主持。
座谈会前,各院系、部处负责人参观了档案馆库房、电脑密集架的演示及馆藏的珍贵档案。会上周桂发馆长首先介绍了学校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学习贯彻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简称“27号令”)的实践活动,并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思路。
各院系、部处负责人围绕“对历史负责,为未来服务”这一主题,交流了各自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和体会,并就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大家认为校档案管理在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上起步较高,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一致肯定了档案工作者长期以来的无私奉献,认为档案工作虽然默默无闻,但做好档案工作,能完好地保存学校办学历史,可以给学校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思想和智慧,也是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档案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后人的一项重要工作。
会上大家还探讨了如何加强电子文件特别是多媒体信息的归档工作,就归档的方式、途径及制约机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桂永浩副校长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希望档案馆能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全校师生档案管理政策法规的宣传,同时探索多种有效的档案管理新模式,让档案管理为复旦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并让更多的人关注档案工作。
出席此次会议的各部门领导表示,档案馆第一次用“请进馆,看一看,谈一谈”的参观座谈形式,有效促进了各院系、部处与档案馆的交流与合作,对完善和推进学校档案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部属高校师范语言组暨全国部分重点师大档案工作
研讨会在西南大学召开
教育部直属高校档案工作协会师范语言组暨全国部分重点师大档案工作研讨会于5月11日至13日在西南大学召开。出席研讨会的有西南大学、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的负责同志及全国19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共50多人。会议由西南大学档案馆馆长邓力主持。西南大学副校长丁忠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代远红,部属高校档案协会师范语言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档案馆馆长白起兴分别致辞,西南大学蒋涛、南京师范大学彭志斌、华中师范大学张伟作了大会学术交流。
西南大学副校长丁忠民教授向与会代表介绍了西南大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校史资源的深度开发情况,指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要遵循“全局性、标准化、重点性、安全性”的原则,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数字校园建设同步建设发展。校史资源的开发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重大,西南大学档案馆要向各兄弟高校学习,加强档案和校史资料的收集、展示、利用与研究工作,在“突出重点,做出亮点”上花工夫,出成绩。
大会围绕“档案信息化建设”、“校史档案的深度开发”展开,蒋涛从建立健全史志工作组织机构及相关规章制度、高度重视年鉴编撰的规范与特色凸显、有计划地系统地启动校史文化建设工程三个方面介绍了西南大学史志工作开展的情况,并着重介绍了西南大学的校史文化建设工程。
彭志斌从档案工作中的“由单一的接收到接收和征集并重”、“由单一的纸质档案保管到纸质与数字档案保管并重”、“由普通提供利用到普通提供利用与主动开发利用并重”、“由资料性编研到资料性编研与研究性编研并重”四个方面详细谈了高校档案资源体系和利用体系建设中的转变。
张伟从“依法治档,规范管理;创新手段,科学管理;强化服务;提高素质,人才兴档;以人为本,团结协作”几个方面谈了档案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建设及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
各高校在档案史志研究、档案资源体系和利用体系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实践引起与会者的广泛关注;与会代表还就档案收集、保管及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交流。
会议期间,代表们还参观了西南大学校史馆及重庆北碚抗战文化遗址等,使与会代表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康迪先生遗孀张慰女士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捐赠康迪生前珍贵史料
5月10日,原西北农学院院长康迪先生遗孀张慰女士向我校捐赠了包括国务院任命证书等在内的38件康迪生前珍贵史料,常务副校长赵忠代表学校接受了史料。党委校长办公室、档案馆有关人员参加了捐赠仪式。
捐赠仪式上,张慰女士简要回顾了康迪先生在原西北农学院的工作岁月。她说,康迪在原西北农学院任职30余年,对学校怀有深厚的感情,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这次来校,亲眼目睹了学校及杨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很感慨,也很欣慰,康迪的愿望不仅实现了,还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把他留下的史料保存在学校档案馆,也是他的心愿。衷心希望学校发展得越来越好。
赵忠常务副校长表示,康迪先生为学校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在影响着后辈学人。正是康迪等老一辈的辛苦努力,才为学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于2005年专门编辑出版了《康迪教育思想》一书,以给后人启迪和教育。学校全体师生一定会不负老一辈的期望,为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不断努力。他希望档案馆在做好珍贵文物史料收集、整理的同时加强校史文物的研究工作,深入挖掘思想价值。
据了解,2007年以来,为了深入挖掘校史资源信息,档案馆通过发送信函、电话联系、登门拜访和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积极开展了校史实物及名人档案征集工作,取得显著收效。目前,已从老同志或其子女手中征集史料1000多件。
康迪,原名金光祖,抗日战争时期以“抗敌”两字的谐音,取名康迪。1913年生,江苏省淮安县人。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北,康迪以军代表的身份参加了西北农学院的接管工作。从那以后,他先后出任西北农学院秘书长、教务长、副院长、院长等职务达三十年之久。
康迪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和植物病理学家,在学校担任领导后,不惜放弃自己喜爱的专业,一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成为一代农业教育家,为西北农学院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业绩,为学校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为杨凌乃至西北地区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康迪是一位有远见卓识且富有创造性的知识分子型的干部。1956年,他随中国高等教育考察团赴苏联学习,回来后,决心把西北农学院建成具有一流水平的农业院校,并设想在杨凌地区建立一所农科城。在当时,建立农科城的构想,极大地鼓舞了人心。但因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他最终没有亲眼看到这一愿望的实现。
康迪的教育思想至今被人称赞。他为西北农学院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学模式的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把师资培养工作放在首位,除聘用年长的教师外,还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他运用当时苏联的办学经验和老解放区的办学经验,从教育思想、教育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以及校内外基地的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地开展了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寄语同济——历届国家领导人和著名科学家为
同济题词展》在校史馆展出
5月25日,由同济大学档案馆和校史馆举办的《寄语同济——历届国家领导人和著名科学家为同济题词展》在校史馆一楼展厅展出。
展览从档案馆馆藏的历史资料中,遴选了26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李岚清、陈云、薄一波、聂荣臻、徐向前等国家领导人和王淦昌、贝时璋等著名科学家为我校的题词,按题写时间顺序排列展出。这些题词体现了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校的亲切关怀,以及老一代著名科学家对同济学子的殷切期望。
6月1日上午,校党委书记周家伦一行专程到校史馆参观。周家伦认真观看了每一幅题词。他指出,这些题词非常珍贵,体现了历届国家领导人对我校的关注与支持,也体现了老一辈著名科学家对同济学子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希望档案馆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妥善保管这些题词;加强研究,注重发挥人文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等单位师生的作用,在现有基础上更加深入挖掘学校历史,不断丰富同济精神的内涵;布展工作要根据学校的不断发展变化予以更新,根据师生校友的反馈意见予以不断完善,适应学校国际化办学的需要;发挥好育人功能,通过培养志愿者讲解员、组织参观校史展等方式来增强广大学生对母校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5月25日,武昌关山片高校档案安全检查组来华中科技大学档案馆检查档案安全工作。根据湖北省档案局鄂档办(2010)23号文“关于开展在鄂大型企业、科技事业单位、大专院校档案安全检查的通知”精神,大专院校以档案工作协作组为单位开展互查。我校档案馆是关山片高校档案工作协作组组长单位,率先迎来了检查组的到来。
检查组听取了档案馆馆长江国富关于档案安全工作的自查汇报,并对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档案保管安全情况、档案利用安全情况、档案库房安全情况方面进行检查。他们实地察看了档案馆办公用房和档案库房,并检查了档案保管、档案保密、档案安全工作制度的建立与落实、档案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以及档案保管设施设备配置等情况。
检查组对我校档案安全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得出结论:华中科技大学档案馆无安全隐患。他们认为,档案馆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档案安全保护设备、措施比较到位,体现出我校对档案安全保护工作的重视和强烈的责任意识。
5月18日,同济大学档案馆部分同志到复旦大学档案馆调研。复旦周馆长为我们介绍了档案馆的基本情况以及近年来秉承“对历史负责,为未来服务”的理念,为老校友制作“岁月留痕”的学籍档案影印册的成功经验,使我们很受启发。数字化信息室的老师为我们介绍了“百年复旦学生信息数据库”。该库收录了全部学生的学籍信息,涵盖了复旦建校至今所有校友的名录、入学登记表、毕业生登记表、成绩单等内容,使档案的管理利用非常便利。我们还参观了复旦大学校史馆,这里讲述着复旦百年的沧桑历史和历年来的发展成就,令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深深感受着复旦大学厚重的人文气息。
同天,我馆另一批同志到上海大学档案馆调研。上大王馆长介绍了档案馆的收集、保管、利用等基本工作情况,详细介绍了上大建立数字化档案目录中心的过程,着重讲了他们在项目开展初期,如何摸清家底,制定出详细的著录标准。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又如何及时跟踪,严格把好质量检查关,确保数字化工作有序、规范地完成。我们从上大的工作介绍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经验。双方就开展档案数字化外包项目的工作流程、质量监控和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此次赴两校考察、学习,增进了同行之间了解,对我馆今后工作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